中华职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中华职业学校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 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目标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中华职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中华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用“职业学校”命名的沪上职教历史名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承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念和“敬业乐群”的校训,形成“爱我中华”、“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手脑并用”和“双手万能”等育人特色。
学校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构建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形成航空服务、中西烹饪、酒店管理、美术设计、影视动画、戏剧表演、影像影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休闲服务(高尔夫)和商务日语等专业,拥有先进的烹饪开放实训中心、航空模拟舱等教学实训设施。
学校以“让教学充满智慧,让职教彰显魅力,让学生喜欢学校”为目标,强化道德人格教育和实践应用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凸显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办学特色,努力铸就技能型人才,让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张技能证书,具有就业、升学、创业等多种发展通道。学生在历届全国和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技能过硬,深受企业欢迎,多年来学生就业率98%。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等职校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职教先进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上海市优秀市民学习基地、全国中等职校优秀网站、上海市中等职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五年蝉联上海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点)质量评比一等奖(特等奖)。学校还是世界厨师联合会和中国烹饪协会挂牌的“国际烹饪技艺交流中心”,上海市餐饮烹饪协会挂牌的“上海餐饮国际培训中心”,国家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市商委指定的赴德厨师考试中心。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学校在“德育为先、技能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组织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德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教师素养的普遍提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一)文化底蕴深厚
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学校积极传承和实践黄炎培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把黄炎培职教理念作为学校的文化之魂、立校之本,并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实际,传承发展。学校始终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办学宗旨和“敬业乐群”的校训,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核心,在办学实践中充分融入黄炎培教育思想,坚持“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德育准则,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强调人格教育、纪律教育、价值观教育和责任教育,铸就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和办学特色。
(二)校风学风良好
学校坚持“金的人格”和“铁的纪律”的育人准则,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渗透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金的人格”包涵良好的性格、高贵的气质、较强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铁的纪律”意味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学校长期以来开展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军政训练与国防教育、校史教育、仪式教育、技能节、体育节、志愿者服务、“修身”课程以及 “成功颁奖礼”、“6S”管理、“步行60里走向大学城”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培育学生“金的人格”和“铁的纪律”创设了条件,促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前瞻性规划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开辟符合上海产业政策导向的新专业。在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基础上,审时度势,对专业设置进行汰旧更新,剔除市场需求差、办学效益低的专业,保留和拓展发展前景好、社会效应持久的专业,适时开发新专业,使专业建设滚动发展,专业结构逐渐优化,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的办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就业途径不断拓宽。
目前学校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航空旅游类和文化创意类两大专业群12个专业(专门化方向)的专业格局。空乘专业和影视动画专业分别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合作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共同设计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发展势头良好,深受学生青睐。其他专业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多年来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
(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外引和内培等手段不断充实队伍和调整结构,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实施“师资全员培训工程”,对全校所有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并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此外,选送一些专业骨干教师到高校进修,到德国、日本、台湾等地学习和培训。
学校积极与企业联合办学,邀请国家级名师名家、企业行家里手来校兼任专业指导教师,参与教学。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的师资队伍。
(五)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学校与餐饮、旅游、影动行业和沪上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的稳定基地。航空服务专业和旅游专业与春秋航空、春秋国旅联合办学,为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构建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制定了《中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规划》、《中华职校校企合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正常运行。校企合作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两大专业群12个专业门类过细过杂,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明晰,有的专业规模过小,优势不明显,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但招生规模偏小,评估专家给出的诊断意见需要落实整改。空中乘务、影视动画两个中高贯通专业正处在试点中,还需要强化教学管理,完善中职与高职两个院校合作沟通的机制,共同落实一体化教学工作。中澳合作航空服务专业也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需求,完善培养方案。总体来说,对于学校开办的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有进一步研究、完善的必要。在上海市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进程中,学校也需积极应对,有所作为,根据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需要,申报新专业。
(二)课程改革力度还需加强
专业课程能否满足产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以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为宗旨,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从岗位分析入手,融合职业资格标准,通过行业引导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课程教材距离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必要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岗位群的要求,精品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的步伐还需加快。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升学的愿望日趋强烈。毕业生除中西烹饪和高尔夫专业的学生选择就业的较多外,其他专业基本选择升学为主,这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新的课题,需要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诉求。特别是随着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行,三校生高考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急需加大课改力度,以应对这一重大改革。
(三)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通过近几年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学校师资队伍状况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数量不足,职称偏低、骨干较少、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一些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比例很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亟需带教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也不足,需要加大培养力度或引进。专业教师下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还不多,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提高。教师疲于带班上课,少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影响了教师的个人发展。总之,还需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四)专业实训设施亟待完善和更新
实训条件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保障。空中乘务和影视动画两个中高贯通专业亟需建设相关的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要求。烹饪开放实训中心2009年建设完成并启用至今,一直满负荷运行,使用密度极高,场地和设备设施急需改造维修。其他专业也或多或少存在实训条件不完备的情况。
(五)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亟需提升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在软硬件建设、在理念观念、技术应用方面均比较落后。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点较少,管理分散,没有统一认证。多媒体教室缺乏,智慧教室还未建成。服务器的存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学校教师的多媒体设备比较简单,在教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校教学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还有待建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还不够。需要认真规划,加快建设,加强应用培训,把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与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有机结合,丰富学习方式和内容、方便教与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第二部分 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
一、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黄浦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学校地处黄浦区,“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黄浦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时期。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蓝图是:努力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服务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引领区,宜商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标志区,形成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基本框架,为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核心区打下坚实基础。
市委市政府对黄浦提出新的要求,即黄浦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标杆、城市管理的标杆、城区建设的标杆和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的标杆。对接上海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率先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要求,黄浦教育正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教育培养观念和模式,提升教育的支撑力和辐射力。《黄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黄浦教育将主动迎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为此,学校应主动适应黄浦经济发展新需要,适应黄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黄浦初步建成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保障。
(二)上海市政府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探索建立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调整联动机制,促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更好衔接。
《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提出,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产教深度融合、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合理、功能多样、覆盖城乡学龄青年和全体劳动者、贯穿从学习到工作各阶段、满足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的总体教育结构,推动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拓展职业教育功能,对标行业、对标国际,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知识型、发展型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要求,应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校有必要站在新的起点,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内涵建设,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三)“百年校庆”期盼学校换发新的活力
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等先贤于1918年创办的,是开中国职业教育先河的职教实践基地。百年来,学校英才辈出,其中有革命先烈、国家领导、两院院士、驻外使节、专家教授、知名人士,也有劳动模范、行业明星、技能精英、职工标兵,从这里先后走出了邹韬奋、张闻天、顾准、徐伯昕、华罗庚、秦怡等杰出才俊。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海内外享有声誉。1986年复校以来,为航空服务、旅游餐饮、轨道交通、文化创意等专业领域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2018年学校将迎来百年校庆,如何再现中国职业教育民族品牌的风华,使学校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更高的社会贡献度,是学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根据对学校现阶段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综合分析,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定位为——从抓外延发展到重内涵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念,遵循“敬业乐群”的校训,以“让教学充满智慧、让职教彰显魅力、让学生喜欢学校”为目标,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把中华职校建设成为一所有品质、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培育一大批适应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总体思路
一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制定和完善学校未来改革与发展规划,保障学校稳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成为黄浦乃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中初级人才的储备基地。
二是以德育为先,坚持“敬业乐群”的校训,继承并发展“爱我中华”、“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双手万能”等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
三是以质量为重,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继续弘扬“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职业精神,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互利双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进行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建设目标
总目标: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文化立校、管理治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思路,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作为立校之本,用现代学校制度管理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打造示范品牌专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现代化精致学校。
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方面。基本完成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使校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优化整合系统,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成智慧校园。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的所有业务数据实现实时的相互查询和访问,提供实时数据,提高学校内部工作效率。
2.招生就业方面。在生源减少的现实背景下,确保招生稳中有升,逐步扩大中高贯通、中本贯通招生规模,每年招生规模争取达到500人;在校生总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学校毕业生获双证书的比例为8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应继续稳定在98%。
3.德育工作方面。以校训“敬业乐群”为核心,以“做最好的自己——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强的技能,美的形象”为导向,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德育师资队伍,开展人格教育、纪律教育、价值观教育和责任教育,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自信、文明、自律、自强、爱岗敬业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4.专业建设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明确专业发展重心,建设示范品牌专业,申报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今后5年,建成1-2个市级示范性品牌专业,2-3个市级品牌专业,申报1-2个新专业,并取得成效。
积极申报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的专业试点,构建多层次的专业体系,以中高贯通和中本贯通专业为龙头,以精品特色专业为骨干,形成专业群,积聚优势,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以顺应家长、学生和企业、社会的需求。
5.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价等,聘请行业企业大师、能工巧匠来学校兼课,把业界的标准与要求前置到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实施“做学一体”、“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强化职业技能培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6.师资建设方面。建立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理论课、实践课教师相匹配,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25%。经过3-5年努力,专业教师中研究生达30%,高级职称达2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85%以上,重点专业至少有1名在上海市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专业建设梯队。
7.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各专业均具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实训课开出率达100%。提升市级公共实训中心能级,适度更新和改造现有实训场地的硬件和软件。
8.中高职贯通方面。在现有空乘、影视动画等中高衔接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开辟新的贯通专业,争取“十三五”期间中高贯通专业达到学校专业的30%,开设1个中本贯通专业,实现办学层次的提升。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的主要举措
用三到五年时间,以专业建设为主要抓手,使学校实现内涵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第一阶段:2016年成功立项市示范性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制定建设方案;完成校园改扩建工程,优化校园布局,特色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第二阶段:到2018年,市示范性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基本完成,实现教学质量新的突破,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学团队基本形成;实训能级明显提升,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特色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举办纪念建校百年系列活动。第三阶段:到2020年,发挥市示范性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校园特色文化基本形成,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为此,实施八大建设工程。
一、德育系统化建设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开发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深入挖掘沪上职教老字号的校史资源,培养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爱国爱校,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属感、认同感,激励学生薪火相传、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构建中华职校育人体系。以全面落实上海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契机,以学生道德认知教育体系、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体系、学生道德辅导教育体系为基础,形成具有中华职校特色的德育体系,争创市级德育品牌。
3.创新德育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中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突出德育课的实践性、实效性。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结合专业特色,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体验艺术之美、挖掘专业之美、打造形象之美、塑造礼仪之美,培育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目的,立足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等活动,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荣誉感。
5.打造专业化德育团队。提升德育课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德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培养1-2个德育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专业化班主任工作队伍;形成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具体措施
1.精心开展仪式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创设活动、课题研究等多渠道推进仪式教育。
(1)入学仪式。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举办隆重的入学仪式,搭建新生展示亮相的平台,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2)升旗仪式。不断规范升降国旗仪式,注重国旗下讲话内容的连续性、时效性、教育性和科学性。
(3)颁奖仪式。每学期组织奖学金颁奖仪式,让荣获奖学金的同学上台接受颁奖,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2.深化美育和礼仪教育。通过营造环境之美、体验艺术之美、挖掘专业之美、打造形象之美、塑造礼仪之美来开展美育,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礼仪教育全员参与、常抓不懈、内外兼修,融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于一体。以校园礼仪、形象礼仪、活动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等基本规范为重点,进行系统的 “礼仪站位训练”,培养男生刚毅大方、女生优雅端庄的气质形象。
(1)每天设立礼仪执勤。早晨有 “礼仪执勤”,中午有“午餐执勤”。
(2)每学年进行“中华礼仪之星”选拔比赛。推出年度十大中华礼仪之星。
(3)组建校礼仪队,承担校内外重大会议和活动的礼仪服务。
3.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以文化人,以艺育人,激发自信,放飞理想,获得成功体验,提升自信心、责任心、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4. 抓好三时段教育。坚持抓好早礼仪、午修身、晚点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施“6S”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开展温馨教室评比。
5.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推进“步行六十里,走向大学城”、 爱心义卖、爱心捐赠等活动。
6.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
7.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大力宣传黄炎培和校史、校友的爱国故事、优秀事迹,把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8.加强德育研究。完善《新生入学教育》、《修身》、《职场能力基本训练》等德育校本课程,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德育优质课件、优质案例建设,提升德育课程教学质量。
9.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开展班主任工作能力校本培训,继续组织班主任沙龙,开拓视野,丰富经验,增进交流,新老帮教,同伴互助,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10.建立德育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和企业管理骨干、优秀校友等作为学校德育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从业人员岗位要求、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
二、专业建设提升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推动航空旅游类专业群高端发展。
2.推动文化创意类专业群精致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多元合作培养优势。进一步借助校所合作、校会合作、校企合作、校院合作、校校合作等多方力量,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质量的师资,丰富校园文化,保证专业与市场需求的适切性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2.高标准建设示范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着力打造校级精品特色专业。坚持特色性、专业性,与相关行业、企业、院校、专业机构合作,强化实践训练,办精品、特色专业,走精致化办学之路。
3.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实训课教学比重,扩充新技术的知识点,更新课程内容。
4. 加快精品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2018年建成市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5-6门,每一个专业群开发4-5本规范的校本教材。2020年建成市级精品课程共5-6门,校级精品课程共7-8门,每一个专业群开发7-8本规范的校本教材。
5.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软件管理平台及网络课程、微课等相关信息资源建设。
6. 加强影视动画、空中乘务两个中高职贯通专业的专业课程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开展课程开发培训,落实管理制度,建立保障机制,完善激励制度,联合高职、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7.积极探索与相关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国际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服务人才。
8.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和市场需求,积极申报可持续发展的新专业,坚守学校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
三、专业教学改革工程
(一)主要任务
1. 认真落实《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配套文件,调整课程和课时,为学生的升学、就业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主要措施
1.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实施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场景模拟等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现代化,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设计评价方式,注重职业能力的考察,考核主体多元化,引入企业人员开展评价,考核形式多样,考核后有分析、有总结。
4.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依托行业企业,研究各专业最核心的职业技能要素,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结合,培养学生“强的技能”。
5.突出职业素养教育。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学生实习实训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企互动、专项拓展等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6.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诊断机制。围绕办学理念、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和需求方反馈等六个方面开展经常性的自我诊断,内控教学质量,确保在政府和教育评估机构的督导评估中获得好评。
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名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有机整合起来,培养一批市级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派遣中青年教师参与市级名师工作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2.“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努力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或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4.抓好青年教师的招聘和培养。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招聘工作,同时,对在校青年教师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培养,给他们更多的成长机会,帮助他们早日成长,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二)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2.对在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对教师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模式、实训课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市、区、校等教学技能大赛,提升教学能力。
3.建立 “带教”制度。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专家指导等途径,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4.增强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结合本专业教学任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每位教师争取市级、区级、校级课题立项,在研究过程中安排专家进行指导,解疑释难。建立科研奖励制度,支持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和教科研成果的发表、出版,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定期举办教科研成果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提高,以科研求质量。
5.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把教师与企业的沟通能力、为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以及考核和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
6.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聘请有良好专业背景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高管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举办讲座、承担课堂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五、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完成校园整体改扩建。
2.提升实训中心能级。提升烹饪开放实训中心能级;建设航空和影视动画两个中高贯通专业相关的实训室,满足教学的要求。
3.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数字校园平台系统,建设智慧教室。坚持以应用为驱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二)主要措施
1.提升烹饪开放实训中心能级。对学校现有实训场地的硬件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造。更新改造现有的排风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安全系统,增设厨余垃圾初级分类处理设施。对现有中、西点实训室进行布局调整和设备更新,包括“二次更衣”、消毒池等设施设备。对西式烹饪实训室进行布局调整和设备更新。
2.完善空中乘务、影视动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完成学校航空模拟舱3D 虚拟实景模拟场景;建成航空专业语言训练实训室和影视动画实训室;新增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位和网站维护项目综合实训室的建设。
3.建设高尔夫实训室。设计一个150平方米的嵌沙果岭,在离果岭十码二十码三十码不同的地方分别做一个小型的仿真草发球台,果岭旁边设计一个沙坑,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练习场,方便学生进行切推杆的练习。
4.加强信息化建设。各教室添置多媒体设备,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建成2个智慧教室,满足教师教研和教学实验的需要。依托上一轮信息化建设完成的华为桌面云平台,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系统,在2016年完成云桌面和共享存储的升级,增加云桌面汇聚交换机,将云桌面系统从核心交换机中独立出来,减轻核心交换机的负载,提高学校网络的利用率。增加30T的网络存储硬盘,为学校的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库提供保障。在2016年初步完成学校的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覆盖,2017年底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依托新媒体,学校在2016年完成学校公众微信号的申请,2017年学校移动版网络上线。
5.在进一步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之更符合科学、健康和卫生的要求。
六、提升社会服务能级工程
(一)主要任务
1. 提升学校为区域行业企业、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服务的能力。
2.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做好技能鉴定工作。
(二)主要措施
1.提升培训能级。利用学校自身的师资和设施条件,与区人保局、区技能鉴定站合作,拓展培训市场,开发与黄浦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适销对路的培训项目,力争培训人数保持在1500人次。
2.拓展技能鉴定的工种和等级。不断完善国家职业鉴定站所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鉴定站所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能力建设,加强鉴定站所的硬件建设,满足鉴定工作的需要。严格执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规范和程序,不断拓展职后培训市场以及社会鉴定的工种和等级。
3.办好市民学习基地。继续发挥“黄浦区优秀市民学习基地”的作用,参与街道、社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社区居民开设家庭厨艺、中华美食、计算机操作、社交礼仪等培训。
4.开发并完善特色中小学生职业体验项目。充分利用重点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完善已有的体验项目,开发展现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新的体验项目。
5.积极参与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项目。继续办好贵州毕节 “同心”温暖工程班,培养高水平的酒店服务与餐饮烹饪人才。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
(一)主要任务
1. 引进和借鉴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2.加强与国际餐饮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出中餐特色培训项目,推广中国饮食文化,扩大学校影响力。
(二)主要措施
1.依托“上海餐饮国际培训中心”,设立国家级上海菜非遗研究中心、上海菜中心,为上海餐饮行业走向世界打开一扇窗,把高级餐饮人才培养对象扩展到海内外。
2.拓展专业教师的国际化视野。继续组织世界著名餐饮食品企业专业人员来校讲课。依托“国际烹饪技艺交流中心”,为海内外餐饮界名流和名厨大师搭建交流切磋烹饪技艺和文化的平台,为学校烹饪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国际化的学习交流沃土,为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继续做好与澳大利亚TAFE的合作。航空专业认真实施与澳大利亚航空学院的合作项目,加强交流与沟通,服务好学生和家长。
4.鼓励教师出国培训交流,并取得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八、百年校庆筹备计划
(一)主要任务
1.建成校史成列馆,作为职业教育的学习基地。
2.系统总结学校百年历程和办学成果,凝练学校文化精髓。
(二)主要措施
1.征集、整理校史文献、起草校史陈列大纲、组织专家咨询论证,进行校史陈列布展,在征求意见中改进。
2.编辑建校百年纪念册、校友回忆录、制作校史视频等。
3.筹备组织开展百年校庆系列纪念活动。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为确保学校规划目标的整体、协同、有序、稳定的实施,必须落实制度、经费、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管理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校长负责制,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严格遵守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规定,完善决策程序,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凡是有关学校发展方向、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要与家长委员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知情与监督。
二、机制保障
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健全调整现有的各项考核、分配和奖励制度,结合工作日、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实施季度考核,兼顾公平与效益,做到导向正确、政策透明、及时兑现、适时调整。通过科学激励,鼓励创新,鼓励教学改革,鼓励教育科研,鼓励增收节支。
建立严密完善的监控机制。完善健全现有的监控机制,做到师生参与、专兼结合、内外联动、赏罚分明。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的各项监控,使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质量实现最大化。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和评价考核机制,为教师的无障碍流动提供保障和依据。制定中层以上领导的岗位职责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经费保障
在确定、认证本规划各项目后,为确保建设周期的有序性和按项目进度注入资金,学校及时完成资金预算和投入进度计划的上报工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使用资金,严格预算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审计,坚持集中采购,厉行节约,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