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之一:乐为中华育人才
发布时间:2013-04-10 来源:

                     乐为中华育人才

                      ——记中华职业学校党员教师钱雷

 

      1972年出生的钱雷其实并不老。但由他调教出来的“星光能手”们却一口一个“老钱”叫得亲热。在他们心底,“老钱”这个称呼远比叫“钱老师”更能表达对他的敬佩与尊重。究竟是怎样的魅力与实力让他深受学生喜爱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钱”。

                                 践行党员承诺的他

      “老钱”199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其党员承诺 :“投身职业教育,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技术人员”,体现他崇尚的格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老钱”是上海市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中华职校计算机教研组组长、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牵头人。2011年参加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信息与安全项目第一名,并获得上海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07年指导学生获第二届计算机网络管理(职业资格标准四级--全能)项目二等奖。 

       2009年指导学生获第三届“星光计划”企业网络搭建应用(全能)一等奖。

      2009年指导学生获第三届“星光计划”园区互联网及建设(全能)二等奖。

       2009年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9年6月指导学生徐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企业网搭建及应用项目一等奖;2009 年8 月荣获市教委表彰。

       2011年指导学生雷毅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四届中职技能比赛网络技术项目三等奖;2012年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6月,在钱雷和方斌老师的辅导下,由中华职业学校10级计算机3班吕善华和丁慧杰同学组成的中华职业学校参赛队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备战,代表上海市参加了教育部、天津市、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等23个部门举办的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企业网搭建与应用(锐捷组)”项目团体比赛,取得了一等奖,为学校和上海市争得了荣誉。

      2012年9月市教委授予钱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从2013年2月22日至今,上海职教在线在首页职校之星-职校园丁的醒目位置宣传中华职业学校党员教师钱雷。

       中华职业学校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显示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自然蕴藏了钱雷的努力。

     站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以学校为坚强后盾,不断自我加压,全心为学生考虑,眼光长远,全情投入而不知疲倦的党员“老钱”成为学校一面鲜艳的旗帜。

                                  关注学生成长的他

       历届大赛的历练提升了老钱在教学与备赛上的敏感度。对他而言,备赛的过程是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因此在指导能力水平不同的参赛选手时,老钱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老钱平易近人地与学生交流对话,让每一个学生有被尊重的体验;做学生的“大朋友”,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他的教学活动不只是着眼课本,而是与职业岗位相融合,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意识,强化创新精神、反思精神,形成个性与健康心理,具备未来精神。

      他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学教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点爱与宽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欣赏,对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看到优点,鼓励他们每天有所进步。

       培训的间隙,老钱会和选手们聊行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标准等等,会指导学生去著名的招聘网站浏览相关信息,引导他们找准自我发展的位置,树立他们就业成才的自信心。

       理论到实践的因材施教之路让老钱走得顺风顺水。老钱原创的“严厉+鼓励+交流”之培养模式已让一些学生受益:一位“星光”全能冠军,曾在找工作时产生迷茫。得知这一情况后,老钱及时与她沟通,告诉她其水平不比大学生逊色。正是这句评价,让这位选手自信心大增,面试一次即成功“扎根”一家著名外企,目前已成为单位的顶梁柱。另一名在最初做错题目会紧张得手脚发抖的冠军选手,在老钱的“呵护”下也已成长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行业人才。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星光’的精神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今后的岗位上持续地发光发亮,我必须为此而战。” 他一直强调 “不能为比赛而比赛,要为岗位而比赛,要以把更多的学生推进名企之门作为终极目标”。提升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维护选手自信、关注选手后续发展是老钱的教学宗旨。

                                       思考规划未来的他

        钱雷老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学养点燃了一颗颗“中职”之星的青春梦想和奋斗热情;而且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功力”和视域也愈发深厚、开阔。

        老钱平日里十分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新的培训项目、各大厂商的新设备、新功能及其在大中型企业的实际应用。在他看来,计算机行业中网络技术人才的缺口较大,而且随着行业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越来越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此,中职校可将专业定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的层面上,要求老师加快自我充电和专业考证的步伐,提升技能水平,成为 “双证型教师”。

         2011年10月,钱雷老师被选派参加上海市骨干教师赴德国高级研修班。因为成员来自各校各专业,所以赴德主要考察德国职业教育,而非培训计算机专业。看似有些“缺憾”的游学却让他惊喜不断,“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方法等拓宽了我的思维,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内涵,促使我在更广阔的领域反思教学,寻找更有效的授课方式。”

           随着培训的深入,德国职业教育理念让他恍然大悟,“原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精神’脱胎于德国的‘双元制’,是因‘情’(上海中职生学情)制宜的产物。”钱雷老师发现德国学生初中毕业后有进入高中、专业制职业学校、职业大学等三种选择。如果是进入后二类学校,学生将接受“双元制”(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教育,半工半读后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度可达90%。这种“职业教育专家、政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皆得实惠”的“德国模式”让他意识到,中职校专业老师必须下企业,跟随企业工程师等人实践,切实了解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岗位。

         德国之行让钱雷老师大开眼界,理念的转变促使他加快了在教学、课程等方面改革的步伐。2012年10月,他执教市级示范课《共享网络的故障排除》,设计“在文件夹打开一个共享,让别人来访问” 模拟工作任务。紧扣这一内容,他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总结,最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虽然钱雷老师创新的授课思路受到市教研员及同行的一致好评,但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针对课上出现的学生“文档处理能力”较弱现象,认真思索起解决的方法。

        在他看来,网络技术实质上已成为一门涵盖语文、数学、逻辑分析、专业技术等多方位知识的综合学科,其中包含了“读懂客户报修文档、撰写维修总结”等内容的“文档处理能力”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展现学生的维修技术水平,还能给单位同事以提示,达成资源共享。因此,之后的教学中,他便有意制定不同任务增加“文档”训练,“从填空入手逐步加大难度,适时提供查阅新软件的网站与视频,希望助力学生形成独立探索能力并写出完整文档。”

        学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身为计算机专业组长的他还根据市中职课改要求,结合市场调研,组织全组老师讨论,对课程设置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培养建网、管网和用网三方面人才;平面设计目标锁定计算机操作员、海报宣传画制作人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等就业岗位。“当然在重组的课表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是各占半壁江山,因为它们都是学生向专业深处发展的基石”。

         久经“星光”沙场,钱雷老师看到赛题要求与各校实力都在逐年提高。身为专业牵头人,他在扩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等方面有了更长远的打算,由专业版块、校企合作、团队构成、教师发展四块组成的“计算机专业王国”逐渐清晰在目。

       “首先,我希望计算机专业由传输线路、网络设备、服务器、综合实训四块组成,与部分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半年的实训。其次,我想打造一个完善的教师团队。这个团队还要有其他如语数外老师,而且他们最好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教学专业文档写作和专业英语词汇识别。我对组员只有一个要求,即全面通晓,精通一点……”。

        在他的带领下,中华职校计算机专业组连年在全国技能比赛、市级“星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在上海市中等职校第六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赛事中二位老师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一系列的成功让专业组排名迅速上升,跃进市里第一梯队行列。“把‘中华’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是我最大的愿望”,钱雷老师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构画着“计算机专业王国”的美丽蓝图。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