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翁母校情
发布时间:2015-04-02 来源:

                   

                   

   在与43届土木科旅台校友陈抚墼先生多年交往中,得知不仅他自己毕业于中华职业学校,而且他全家五兄妹都先后就读、毕业于中华职业学校。这在中职校友中,在学校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令人震惊,催人思考。前几年就有心约请墼老以此为题写点回忆文章,并计划收入中华职业学校95校庆文集。但先生精力充沛,一直抓紧时间在台湾、美国、上海、武汉、新疆,在祖国各地、海内海外奔波劳碌。直至2014年春节前,收到先生大作《五兄妹同出中华门》,语言朴实无华,可窥校史一斑。 

    有幸认识陈抚墼先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调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的机缘,从此每年都能见面,结为忘年交。2014年三月底趁陈先生返乡祭祖间隙我们还在上海小聚。老人虽假手杖助胆,但依然行动自如,声如洪钟,是健在的中华职业学校几位旅台老校友之一。

    每次与陈抚墼先生晤面,总能感受到他和万千中华职校老校友一样对母校的炽热深情。学校80、85、90大庆时,他都积极推动、组织旅台校友返校共襄盛举,缅怀先贤,或与校友们畅谈古今,或为孙辈小同学寄语人生,他(他们)总以母校的繁荣、发展欣喜不已。陈老每年回沪省亲,安排时间回母校探望成为“必修课”,有时候结伴而行,有时候上海老校友陪同,有时候单独行动。

    老人到校访问,多有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老师热情接待,介绍学校师生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交流在台校友活动和生活情况,老人每次都满意而归。

    2012年那次回沪时行程安排很紧,但老人家还是挤出时间,午饭后匆匆先到职教社拜访,计划随后回母校看看。我得到电话信息立即与学校联系,不巧校长外出开会,有关老师正在上课。 我自任全权代表在校门口迎候冒雨赶来的陈老先生,并致歉意。老人似自家长辈亲切地说:“校长很忙,每次占用他时间很不好意思,我们是老朋友了,走,上去看看”。

    我陪老人至教学大楼拾级而上,老人沿二楼回廊缓缓漫步,再到黄任老铜像前行注目礼,最后站在大楼中庭仰头环视大楼,好像自言自语,又好像对我说,“回来过了,又回来过了,我后天早晨就回台湾了,时间太紧”。这就是那年86岁高龄老人的母校情。

    老人节俭一生,至今出行仍钟情于公共交通,很少乘出租,从他虹口的住所到雁荡路中华职教社,到打浦路母校,到陆家浜路校友会,或乘公交,或转地铁,什么线路他都烂熟于心,真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老上海。

   1998年台湾商教学会、商教基金会、彰化师大等筹备举办第二届两岸商业职业教育研讨会。总社指定上海社派员随江苏省教委牵头的团组赴台与会。由于首届研讨会由总社陈一如总干事率团出席,上海方面推荐立信会计高专学校李校长,商业学校乔校长参加,破冰之旅成效明显,在两岸影响颇大。在那年代,中华职业教育社成为双方认可的开展两岸交流的合适载体之一,职教社也为开展互访交流、推动祖国统一不懈努力。赴台参加研讨会成为重要出访。

    时任上海社主任吴仲信、中华职业学校校长钱巧珍等三人首次赴台的消息受到旅台中职校友高度重视,他们积极商议欢迎计划,代表团抵台当日多位校友代表和举办方一起到桃园机场欢迎母校亲人。

    因为研讨会行程每天从早八点到晚九点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校友接待工作难以在研讨会期间插档安排,而会议结束代表们按规定必须离岛,这可给老校友们出了大难题。王滨、倪德明、陈抚墼老校友先与会议主办方商量上海三代表延期离台的设想,主办方面有难色,经请示回答说,接有关部门规定难以延期。老校友利用在台多年的美誉,通过各种关系,落实滞留计划,但又不可能书面告知会议主办方。

     双方为之设计了一个非常智慧、合情合理的“交接方案”;举办方按会议日程,准时送全体参会代表到桃园机场,尽到会议组织者的“全部责任”,又目送上海三代表乘上老校友专门来机场等候的车辆,并互相挥手致意,本来不可能的事努力成为了可能,皆大欢喜。在机场等候的“专车驾驶员”就是陈抚墼先生,时年七十又二。随后三天他集策划、司机、向导、咨询、生活保障等职能于一身,我们有了深度了解,他在我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象。

     第二天旅台校友隆重举行欢迎会,除台北外,台中、台南多地校友闻讯乘“捷运”专程赶到,成为聚会人数较多的一次,共17人。通知校友、会务准备、酒店预定,都少不了陈抚墼先生的努力。

     其后精心安排的瞻仰中山堂,参观中正堂,浏览名寺古刹、名胜景点、商场等行程,陈先生又当起讲解员;中山先生在台湾受到景仰,三民主义仍然受到推崇,台独分裂分子不受欢迎;礼兵交接仪式训练有素,成为一景;台湾商界服务业普遍讲究礼仪礼貌;对大陆开放带动了台湾服务业发展。在阳明山游览时,陈先生专门指着山顶的雷达塔,那是他刚到台湾不久参与主持设计建设的项目,当初设计的目的和功能,现在已发生很大变化。在西海岸到北端海岸游程中途,他又介绍了家喻户晓的歌唱名家邓丽君……

     陈抚墼先生比我们三人都年长,关心我们可谓无微不至,他事先为我们兑换好台币以应购物使用,准备了电话卡,便于和家人联系,为我们采购了有代表性的台湾邮票以做纪念。他为我们三个上海客人的饮食,更是动足脑筋,每天很早就起床准备特别早餐,再驱车赶到我们住处,今天豆浆、油条、粢饭,明天炖鸡汤、稀饭、豆沙包,天天换花样令我们享受得过意不去。我们离开台湾,还是陈先生专车送到机场,几位校友代表依依惜别,挥手致意。

     从1999年起,上海中华职教社正式组团访台,每年一至二个团组,凡职教社和学校派员出访台湾,陈抚墼先生只要在台北,都会到访团住处看望大家,多年不间断,这些团组的许多同志们也与陈老先生结下深情厚谊。

      老校友的业绩,老校友的精神、老校友的感情是中华职业学校和中华职教社的宝贵财富,也是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本文作者,上海中华职教社原副主任)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