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2-10-18 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培训目标和要求

1、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育德能力和人文素养。

2、以实践体验课程培训为重点,通过寻找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教科研的载体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和创新能力。

3、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分享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智慧,从而形成团队的实践智慧。

4、以突出“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实效性”为原则,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努力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境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5、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并取得规定学分是教师考核、职务评聘和骨干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之一。“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修满3个学分,五年内须修满18个学分(师德与素养课程8分,实践体验课程10分)。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

1、师德与素养课程

师德与素养课程是以强化师德教育,实施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训;着眼于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开展以法制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情操修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养培训,通过师德与素养课程的实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的素养和境界。

师德与素养课程主要由学校自行开发和组织实施,也可邀请专家开设专题。

2、实践体验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是以促进教师积累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导向,运用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方法,促进教师掌握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学生心理辅导、学科德育等教育实践知识;掌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指导等教学实践知识;掌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教科研实践知识。

实践体验课程的培训形式一般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为团队开展,如:专题研讨、课例研究、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示范观摩、读书沙龙、教学论坛、成果展示、教学比武、网络研修、实践反思等活动,各校可根据培训内容进行模式创新。

三、培训课程的报备、实施、小结与学分认定

1、申报

拟纳入教师教育课程的校本培训课程,应于每学期(或每学年)开学的两周内向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以电子稿和书面稿(需盖学校公章)的形式申报,提交《黄浦区“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课程申报表》(附件1),由区教育学院汇总备案,经审核后反馈审核意见,给予开设校(园)本培训课程(项目)的课程代码。

2、实施

经报备后实施的校(园)本培训课程必须有完整的实施过程,培训过程一般要包含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实施反馈和考核总结等关键环节,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可有学校特色。每次活动必须填写《黄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本培训课程(项目)活动记录表》(见附件2)。此外,学校还需做好考勤、考核、总结、布置及评价学员作业、过程性资料积累等工作,设专项档案管理,并接受区教育学院对培训过程的监控。

3、小结

校(园)本培训课程在实施结束后两周内须将课程或是每个项目的小结材料《黄浦区“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课程小结表》(附件3)送交区教育学院,由区教育学院师训部评估和认定学分。

每年6月,学校须提交《××学年度××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小结》一份。

4学分认定

师德与素养课程:原则上每10课时为1学分,以课程形式申报,学校应对五年的课程有统筹安排,学校可根据教师的培训作业和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对合格者统一认定学分。

实践体验课程:原则上以一学期不少于10次,每次不少于二小时折算为1学分(其中讲座占有的比例不能超过10%),以课程形式申报,每学年2学分。不能用其他类别课程的学分冲抵。学校可根据教师出勤情况、参与态度及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合格者统一认定学分。

学校组织的校(园)本培训课程(项目)只有在通过评估和学分的认定后,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 一般情况下,每10-20课时可认定1学分,视培训内容、形式和成果最终认定。区教育学院师训部根据评估结果登记学分。

五、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一)学校层面的工作

为确保全区各校(园)有效开展校(园)本培训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以下运作机制:

1、分级负责机制。学校应成立校(园)本培训领导小组,校(园)长是校(园)本培训组织与实施的领导者。校(园)长要负责校(园)本培训的动员、筹划设计和学校培训方案的制定,并落实具体的部门或负责人负责实施校(园)本培训的具体课程或项目。

2、课程(项目)审核机制。学校应成立校(园)本培训课程(项目) 审核小组,在培训课程(项目)实施前进行培训课程(项目)的审核,并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确保具体的校(园)本培训课程(项目)能立足本校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并符合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

3、分层设计机制。从班子建设、师德与教师素养、教育教学技能与质量、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不同方面,制定十二五校(园)本培训总体计划与总体目标,同时也可以适当将部分计划与目标分解到不同的教师群体(如:教研组、年级组、 青年教师沙龙等),形成校本培训的分层网络体系,设计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课程。

4、多元评价机制。建立校(园)本培训考查或考试制度,以优化评价机制为动力,从教师的校(园)本培训参与度、贡献率、培训绩效等不同方面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负责人评价等不同评价方式构建富有操作性与实效性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有效参与校(园)本培训。

5、宣传报道机制。建立校(园)本培训报道制度,及时报道本校各门校(园)本培训课程的具体活动与成效,宣传校本培训课程的亮点与特色,分享校本培训中表现突出的课程负责人和学员的案例。

6、后勤保障机制。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为教师尽力提供培训的学习资源;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培训活动,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不限时空的网络培训和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分享培训成果,开展合作,互动发展。

(二)区级层面的工作

在“十二五”期间,为确保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有效开展校(园)本培训,区教育学院应做好如下工作:

1、审核与管理。区教育学院是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园)本培训的区级管理部门,依据市、区两级的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校本培训课程审核程序,并设专人对各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过程管理。

2、调研与服务。区教育学院定期深入学校开展常规调研与专项指导,了解校(园)本培训的进展情况,挖掘各校(园)的经验和特色,切实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工作提供服务。

3、评选与促进。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提炼各校(园)校本培训工作的经验与特色,搭建校际共享和区域交流的平台;通过校本培训先进学校和校本培训优秀课程的评选等活动,促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本培训优秀资源的共享和整体工作的提升

 

                                     

黄浦区教育学院

                                      2012年9月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