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校友风采-------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家秦怡
发布时间:2011-05-19 来源:

秦怡,1933年至1936年曾经在中华职业学校商科读书,她是中国电影的骄傲,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更是中华职校的骄傲514《解放日报》第一版发表记者施晨露写的通讯《谱写共产党员的“青春之歌”——记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家秦怡》,因本网站本栏目文字数量限制,特摘要转载,以飨广大喜爱和关心秦怡的师生、校友,并向《解放日报》表示感谢。

 

 

  谱写共产党员的“青春之歌”

——记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家秦怡

           稿源:2010514解放日报  施晨露

 

她是抗战时重庆声名显赫的 “四大名旦之一,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家。从16岁毅然离家,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开始艺术生涯,到如今年届九旬依然活跃在艺术和社会的大小舞台上,秦怡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女性之一。她的美来自她端庄大方的外表,更出于她坚毅柔韧的性格和信仰。
     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秦怡在银幕上塑造了40多个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浪涛滚滚》中的钟叶平……当记者问起最喜欢自己哪几个艺术形象时,按时间顺序排列,秦怡首先提到的总是《青春之歌》的林红,这个她曾认为自己不适合演的革命者、共产党人形象。
    从《青春之歌》走来,让我们追寻秦怡一路谱下的那一曲属于共产党员的青春之歌


                                和林红“里外一致”

     谈起50多年前的拍摄往事,秦怡印象清晰, 虽然秦怡自认个人条件不好,但她塑造的林红却是中国银幕上流传不灭的共产党人形象之一。小说《青春之歌》作者杨沫曾评价:林红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特别是监狱这场戏,她鲜明地揭示了共产党员誓死不屈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观众,使不少观众流下了眼泪。当然,让观众感动得流泪,这不是演员创造角色的目的,秦怡同志之所以演得好,更重要的是在于她还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秦怡把角色的成功归功于剧组其他创作人员。摄影师聂晶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我和他讨论,灯光一定要打得清晰,要把人拍出棱角感来,不能打表现高、大、全的红光。他把林红拍得很美。崔嵬导演在拍监狱戏时把现场清到只剩下两三个必要的工作人员。说台词时,静得只听到我自己的声音,我说到哪儿,自己就仿佛来到哪儿。我想这样就是演员和角色的里外一致了。

    “
可能因为形象关系,大家一般认为我适合演贤妻良母,其实我倒很喜欢演革命者、演共产党人,只是给我的机会不多。用秦怡自己的话来说,她生在封建家庭,却特别反封建。小时候,她曾和妹妹一起在她们眼中的封建大家长伯父的门上贴纸条,为受压迫的堂兄鸣不平。14岁,她在四行仓库战场前线为伤员包扎伤口,有一次差点把伤员摔了,虽然我长得高大,但毕竟年纪还小、力气不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秦怡毅然离家,在重庆、成都的八年里,她成了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之一,思想上也逐渐成熟。

    离开中制厂后,秦怡成为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中华剧艺社骨干。当时不懂怎样才能入党,只想着能不能做一点工作。就是在这几年间,秦怡读了不少前苏联作家的小说,也读到了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不知道怎么回事,读着读着,我立时三刻觉得这种信仰就是我的信仰。 可能是从小那种站在被压迫者、穷苦人一边的立场有了依据。 ”
    1959
5月,入党不早,但做工作意识很早的秦怡成了一名正式党员。巧合的是,入党之后,她的第一个银幕形象正是林红——一个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


                         不止是“小弟”的母亲

      无论艺术生涯还是情感生活,秦怡的人生路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但再多风雨、再多打击,她始终一步一步向前走。如同她扮演的角色大多是美丽善良的女性一样,她以自己形象、性格和心灵的美,感染打动了无数观众。
    秦怡说,从年轻时到现在一直是这样,我的力量也许很小,但我的思想很强烈、很坚定。我认准的信仰不会变。从10多岁离家,工作到现在接近90岁,随便什么事,我能做的就去做,如果是好事、有价值的事,还做得特别开心,特别起劲。支撑我的就是这份精神、这份信仰。 ”
    
秦怡总结自己的性格为 “外柔内刚。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家里,儿子小弟突患精神分裂症,自己被查出肠癌,母亲去世,丈夫金焰卧病在床;家外,社会环境动荡飘摇。 “外柔内刚的秦怡撑过去了。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秦怡悉心照料小弟

   
旁人报以敬佩的目光,秦怡说:我想,这是世界上所有母亲都能领会到,并且是身在其中的。我与一般人们的不同只是孩子从不会责备我,或是赞扬我。如果我对他什么也不理不干,他也一样会来叫着妈妈;如果我为他用尽了心血,他也只是像平常一样地叫我妈妈!既然孩子已经无法对我做出反应,那么我就必须自己来审视我自己的错误、过失、优缺点。
 ”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秦怡先后捐出21万元;去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她又再次捐出3万元,几乎倾其所有:对我来说,就和当时搬起大石头那刻的意念一样,我的力量很小,但一定要做些什么。我没办法亲自到灾区去,我做我能做的一点点事。 ”


                     “事情做不完”的Yes奶奶

    采访途中,秦怡家的电话不断。一个个电话中,日程一项项占满。作曲家陈钢曾这样评价秦怡:她是个Yes奶奶,从来都不会说No ”听到这个称呼,秦怡笑起来:哪一样都推不掉,哪一样都很重要,所以每天都很忙。但既然我身上还有让大家高兴的功能,就用这种功能多为社会服务服务吧。 ”
   
秦怡觉得,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集中全部意念,就能做成这件事。当年拍《青春之歌》演林红,因为要赶去莫斯科参加电影节,其实前后加起来也只用了十天拍完。秦怡说,这是集中精神想塑造好一个角色的结果。

    林红是《青春之歌》里的绿叶。这片极富生命力的绿叶让很多观众记了几十年。在秦怡的银幕形象中,有不少这样的绿叶

下决心就要做成,让秦怡在88岁高龄发起并筹资主办了首届上海中外无声影片展 “有人说,这种事情不赚钱啊,你干吗要做?但盯着市场的眼睛多了,我想还是需要一些看艺术的眼睛。虽然与国外同类活动相比,我们的第一届还有很大差距,但听到现场观众的肯定,我还是觉得值得。 ”
    “
我已经89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也许不多了。每天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我想,来不来得及做是客观的,去不去做是我主观的。 ”秦怡手头有打磨了很多年的一个剧本,原本叫《小修女》,现在改名字了。人物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要拍这对姐妹从十几岁到老年的生活,我想60岁以后我还能演,之前年轻的阶段,我觉得孙俪不错。 ”谈起电影和角色,秦怡依然眉飞色舞,充满期待……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