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 教有良策——专访中华职业学校史文晴老师
发布时间:2024-12-24 来源:中华职校

史文晴老师,现任中华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师。主持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项目1项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CSSCI 1篇,北大核心期刊3篇。曾获第九届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法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婴幼儿保育赛项”获铜奖。

 

有惊无险夺世赛铜奖

小记者:此次能带团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的铜奖,您觉得教学方法或指导策略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史文晴老师:其实我觉得算不上是独特之处,只能说是分享一些心得吧。首先第一点,是在学生的角色定位上扬长避短。因为这次比赛从原先选手间独立赛道分数相加的团队赛变成了选手间需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团队赛。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岗位,设置了“两教一保”,即“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的配置,所以我们一共有三位同学参加了这次比赛。备赛中,我们根据团队中每位同学的不同特点,以及他所擅长的领域制定个性化的角色定位及分工,让他们都能够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比如我们有的同学,他可能唱歌有一点跑调,那么我们就会把韵律活动的组织交给另一位更加擅长此项的同学去完成。有的同学,他可能更加擅长规范操作,那么我们就会把他安排在保育员的岗位;有的同学可能讲故事的时候更有亲和力,那么我们就会把他安排在组织故事活动的教师岗。第二点,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因为我们这次面临着从国赛变为世赛的新赛制升级,比赛的内容也不像以往的国赛从题库中抽题比拼,这次全部需要自主设计项目。我和团队的王晶晶老师、谷菁菁老师先仔细研读赛制文件,确定作品比赛思路,因为备赛时间从接到通知到正式上场其实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非常紧张。于是我们就一边训练,一边修改和完善。有时学生今天刚背好,晚上修改后,第二天又要重背。我们老师既要稳住自己的心态,又要照顾好学生的焦虑心理,并用“好作品一定是反复打磨,千锤百炼出来的”给予学生信心。第三点,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作品的撰写以及训练、展示中。实操中,学生会发现各种问题,如我怎么跟同伴配合,如何走位等。进而师生共议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懂。

小记者:您刚才提到研读赛制文件,那是否在训练时针对评分点进行了更细致地打磨和创新?

史文晴老师:本次世赛的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升级,从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一看技能水平。百分制中占比60分,重点考核操作规范性,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二看应用价值。我们本次参赛作品名称是《幼儿进餐保育——立冬节气食育餐》,顾名思义可在幼儿园食育活动中结合二十四节气进行推广应用;三看创新创意,我们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还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体感游戏技术,让幼儿在玩中提升食欲;四看团队协作。我们融入了“医教结合”的理念,因为幼儿会厌软骨发育不完善,在进餐过程中,若进食过快、嬉戏打闹,则极易发生气道异物阻塞。如何对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置就体现了三位学生“两教一保”的分工协作能力;五看职业素养。综上的操作会被对应到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保育员“四心”职业素养中,这就促使学生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保育方法,以及在进餐环境清洁消毒的规范操作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小记者:那么有了作品主题,对照评分标准,整个环节是如何设置展开的呢?

史文晴老师:比赛中,我们呈现的是幼儿进餐环节,进餐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体感游戏活动《立冬节气操》,接着组织幼儿进行餐前洗手,保育员同时进行餐前餐桌的清洁消毒工作。接下来,我们对幼儿进行餐前教育,保教老师给幼儿讲述绘本故事《立冬》,介绍立冬的习俗和美食,引出今日的立冬节气食育餐,其中重点介绍中国传统美食五彩饺子,传承中华饮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随后进行餐中保育工作,在分餐环节,先分素菜、荤菜、米饭,还是先分汤都有讲究。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情况,调整一素二荤三饭四汤分餐顺序,如肥胖儿要先喝汤,增加饱腹感,体弱儿要少盛多添,过敏儿要为其准备特殊餐食等。进餐中通过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教育幼儿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嬉戏打闹等。继而再对家长进行宣教。在餐后整理阶段,保育员在完成擦桌子扫地等工作后,协助教师组织幼儿午睡,并以一首摇篮曲结束整个项目。

 

有条不紊兼两种身份

小记者:构思主题、写稿展示、指导学生……每一步都是要花极大的心思的,而且我们得知在这次比赛过程中,您也升级了自己的身份,成了一位新手妈妈。那您在平衡家庭与大赛指导工作时,你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史文晴老师:在家里面会比较担心学生的训练情况,在学校也会时常记挂小宝宝。但好在,一是我的家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支撑,让我免了后顾之忧;二是我的同事们,我们整个幼儿保育指导老师团队的分工协作,帮助我克服了诸多难题。如王晶晶老师侧重做出比赛作品中立冬节气食育餐点的设计,并承担了买物资、订票等各种任务;谷菁菁老师侧重故事和韵律活动组织的设计并监督学生日常的训练。而我则是侧重进餐保育工作规范操作部分的设计。所以我们才能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去北京决赛的资格并获得铜奖。

小记者:那能具体说说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自己负责的教学和指导任务?例如在撰写稿子方面,有没有一些提高效率的写作技巧或时间管理方法?在组织学生训练时,如何确保远程指导的效果与现场指导相近?

史文晴老师:高效完成指导任务是基于对保育员工作任务的充分了解,撰写稿子之前首先思路要清晰,把总体框架搭建好。接着在脑子里把想法都一一“演一遍”,再进行内容填充,遇到问题及时向幼儿园一线的保教主任、保育员等请教,这样写起来就比较快。我们的选手在此之前已经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比赛作品中的一些操作技能点也能够熟练掌握,所以远程指导时沟通起来就比较顺利,在远程指导中也会收集选手遇到的问题,集中到线下进行示范指导,这样也就保证了每天的训练进度。

 

有为有思备后续教学

小记者:作为幼儿保育专业的优秀教师,您觉得比赛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史文晴老师:第一,我觉得是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幼儿园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因为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完整地展现了进餐保育的工作任务。学生就明白了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当中,“两教一保”到底是怎么进行分工合作的,如何实现“三位一体”共同去应对突发事件。第二,我觉得是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为中华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才艺、会保育、善养教、护童心”四个方面。比赛全面涉及,有助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与认知。

小记者:结合参赛指导经验和新手妈妈的切身体会,您认为当下幼儿保育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哪些特点?

史文晴老师:这次比赛升级至世界级就意味着它更加的国际化了。所以我们首要改进的就是格局要打开,要有国际视野。目前中国正在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我们幼儿保育专业能做的就是解决当下社会中“双职工家庭没人管孩子、没人带孩子”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去提高保育质量和托育质量,做到幼有善育,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就要让世界看一看我们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即我们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我们要在中国方案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创新的同时,取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当中去寻找答案。

小记者:针对以上所述特点,您计划如何将这些需要改进的点融入后续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参赛中呢?

史文晴老师:除了在教学、比赛中融入更多的国际经验;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弘扬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外,我想将我“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助其更好地内化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四心”保育员职业素养,用我“善育护心”的教学方法,助其在未来岗位上同样做好善育幼儿、呵护童心的工作。

/市星光记者团学生记者 杨乐乐、王诺鑫、孟子琳、丁蔚、李元元史家兴  

指导老师/俞露

初审:文宣处

终审:党总支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