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华职业学校举行双证融通试点专业西餐烹饪学生操作技能鉴定考核。学校鉴定站所承担此项任务,市鉴定中心指派考评员和督考参加考核评分和监督。唐威校长和马言标书记尤其重视此次双证融通试点的第一次考核,到现场关心考核情况。
此次考核包括烹饪原料加工、西餐冷菜制作、西餐热菜制作三个课程,共8个项目。烹饪原料加工考核时间为45分钟、西餐冷菜制作和西餐热菜制作考核时间为60分钟,每个课程分3批进行。根据双证融通考核方案,每个课程考核评分都分过程分和结果分,过程分强调学生职业素养和基本功,结果分重在成品效果。
虽然考核8时半开始,但不到8时,学生就已早早到校,开始准备工作,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领巾、围裙、擦手布等,换上工作皮鞋。一切就绪,工作人员开始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即使再小也予以指出纠正。
考核现场,学生根据平时训练流程认真操作,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俨然一名厨师在为客人制作菜品,丝毫没有紧张的痕迹。整个过程学生没有忘记过程卫生,偶尔也有学生会在制作冷菜时忘记戴口罩,考评员便会毫不留情地扣下分数。
操作结束,学生不忘清理桌面,如有学生疏忽,在扣分的同时还得回到工位重新清理。离场时,那一声欢快的“老师再见”,不难听出学生完成作品后快乐的心情。
由于双证融通强调细节,故评分标准非常细化,这对考评员也是一大考验,相比学生的考核,考评员的评分并不轻松。现场负责过程评分的考评员需要一边观察学生的操作细节,一边及时计分;而后场负责结果评分的考评员虽是久经沙场,但除了中午休息,他们不是看菜,就是计分,一天下来几乎就没怎么抬过头。待考核结束,大家都累得精疲力尽。
学校鉴定站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任务时还有点迷茫,但凭着原来程序化考试的经验,准备工作还是做得充分而有条理。他们特地为学生制作胸卡,准备号码,还要求学生带上学生证,以示考核的严肃性。为让学生顺利参加考核,他们在昨天就将考核所需设施、设备、原料等全部准备就绪。他们在学生考核时也统一穿上了白色的工作服,整个过程安排井然有序,严而有格。随着考核的进行,工作人员也渐渐明白了双证融通的真正内涵。
此次考核是中华职业学校双证融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首次操作技能鉴定考核,也意味着双证融通工作完成了第一轮程序。从制定试点方案、专业实施方案、融通课程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到制定考核方案;从实施教学,到实施考核评价,中华职业学校在市教委和市鉴定中心的指导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为探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