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做人民满意的职教教师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中华职业学校
自2016学年第二学期至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华职业学校根据市教委文件的精神和区教育学院师训的工作计划安排,针对本校师资队伍现状和学校发展需要,先后开展了针对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实验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本体性知识、育德能力、作业命题能力等六个方面的8门课程,从师德素养、实践体验等各方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具体课程实施列表如下:
课程名称 |
课程模块 |
开设时间 |
微课、PPT及网络学习群组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 |
信息技术能力 |
2016.11-2017.01 |
酒店文化技能 |
实验能力 |
2017.03-2017.06 |
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 |
实验能力 |
2017.09-2018.01 |
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 |
心理辅导能力 |
2018.03-2018.06 |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
本体性知识 |
2018.10-2019.01 |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
本体性知识 |
2016至今教师按专业分步选修 |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育德能力 |
2019.06-2019.08 |
结合专业特点的命题研究 |
作业命题能力 |
2019.09-2019.10 |
此次能力提升计划的课程研修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些课程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老师们感到收获颇丰。现将我校培训工作进行汇报总结:
一、做好需求调研,确立培训目标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的要求,从2017年起逐步开展结合我校职业教育特征的系列研修课程,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学科本体知识、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教育教学基本功。为了培训更有针对性,更贴合学校和教师发展需要,我们开展了面向全体教师、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专业组长三个维度的需求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评价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全面推进,公共文化基础科目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强调规范严谨,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主题为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与思考的常态化教研训一体校本研修。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的推出,也对中等职校的德育教育、专业教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故此次提升工程的本体性知识、育德能力就会针对这部分变化开展课程。
为适应上海市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需要,开展基于教师需求导向的针对性培养培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2016年4月西餐烹饪成功获批上海市中等职校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立项,发挥其示范作用,开展相应培训课程,为专业发展储备双师型人才的同时提升教师技能素养。专业科目教师的研修发展与学校专业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比如:我校2016年4月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获批上海市中等职校品牌专业立项。学校中餐烹饪专业、西餐烹饪专业正式全面实施“双证融通”的改革试点。我校与上海电影学院联合举办影视动画(中高职贯通)专业,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空中乘务(中高职贯通)专业。我校休闲服务(高尔夫)专业与棕榈滩高尔夫球俱乐部开展校企合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华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与洲际酒店集团,都在积极洽谈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人才培养新机制需要更多教师的再学习,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拟以各专业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的实践型常态化研训一体化校本研修。故此次提升工程的本体性知识模块中,我们的部分老师根据教育教学需求,按专业分步赴企业参加实践培训,以更贴合行业市场需求。
我校正在建设校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为配合智慧教室的建成,云端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技术、微课的制作与开发等研修课程。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合理运用的水平。
二、结合学校实际,培训形式多样
中华职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有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职教改革与发展,教师的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为此,学校依托专家指导团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课堂,全面听课评课。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最好的地点莫过于课堂。学校将每位教师一个学期的教学课表都发给校内专家,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对教师进行随堂听课,了解教师最真实的教学情况,并在《专家指导手册》上对教师随堂听课情况进行记录,随后专家还会安排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授课辅导,从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课堂授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能够对教学技能有切实的感受。通过每个学科专家深入课堂听课,摸清了教师的基本课堂教学状况,对教师教学能力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案打下了基础。
第二,专家引领,带动学科队伍发展。一方面,依托专家队伍,传播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如针对教师的弱点和不足,学校组织专家开始了多次讲座,这些讲座有的是侧重国际视野,拓宽教师思路,接受当代最前沿的职业教育思想与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有的是侧重教师素养,帮助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对中职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专家指导,促进一些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带动这个学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专家一对一的辅导和授课对教师职业教育思想、师德锤炼、评价学生、自身专业化发展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具有潜力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一些教师通过专家指点,教学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所有教师结合专业教学的要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三,搭建平台,参加市级教研活动。为了拓展教师们的视野,学校紧紧依托中职系统的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市级学科组的校验活动。如英语组的汪楙若老师在专家谢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参加教研活动;语文组有关教师跟随语文指导专家参加市级教研活动,观摩名师授课。在这样高层次的平台上,教师们看到了听到了先进的理念,看到了先进的教法,专业的视野得到开阔。
第四,展示评比,说课评课互动。为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根据专家建议,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说课评课活动。全体培训教师参加课程设计及说课典型案例的交流与研究,明确说课要求,统一评判标准。在教师说课的基础上,编制学校教师课程设计案例汇编,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督导的重要依据。
第五,教学反思,形成教研成果。形成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作为本次全员培训的目标之一,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学校特意邀请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雷正光教师以及上海师资培训基地乔刚教师来为教师们做“如何做好科研”的专题讲座。教师们通过此次培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将课堂教学经验与专家指导相结合,涌现出一批教研成果。
第六、注重过程,明确培训任务。培训工作既要注重过程,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又要明确任务,便于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围绕全员培训,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完成好”四个一“培训任务:参与一次课改交流与研究,提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公开课课,写好一篇课改经验论文等。
三、研修结合实践,获得丰硕成果
以我校开展的《微课、PPT及网络学习群组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为例,就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硬件和教师的能力水平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2017年初开展的此项研修的初衷还源自于我校休闲服务(高尔夫)专业的三名教师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此项市级教学能力赛事举办伊始,大部分老师是畏难的,虽然知晓信息技术是当今教学中能有效提升课堂互动性的教学辅助手段,但老师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少还停留在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等较狭隘的领域,亦或者是对新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心有想法却苦于不会操作使用。当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尤其是职业学校的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就特别适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辅助,比如云班课带来的反转课堂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目前已开展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七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微课制作大赛等各级各类活动。我校部分教师已在此类活动中崭露头角,斩获名次。借此次实践校本培训,结合我校教师在这三类大赛中的表现,向全校教师推广使用更多更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并且希望教师能合理运用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使用而生搬硬套。
此次培训也以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七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微课制作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老师作为典型案例展开,介绍经验,推广方法。并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特征向老师们讲解除了以往PC端之外,手机端的一些技术应用,以便丰富更顺应时代潮流的师生互动形式。老师们聆听实例分享、操作演示后,人人投入实践操作,以此次的考核成果为例,我们要求老师根据实践课程前两讲的内容,研习并完成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或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要包含要合理创设信息化环境,充分体现出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设计模板在校园网上以图片格式公布,要求老师们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独立完成文档的编辑,并能按照所公示的样板进行编辑和排版。多方位考察老师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为全体老师创设交流展示平台,以说课形式阐述自己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理解。并通过新媒介进行评价、选优、推送结果。让能代表学校教师高阶智慧火花的教学设计能有展示的机会。参与到展示活动中的老师们无疑又多了一次修改提升的机会。
经过此次研修的学习,老师们开拓了视野,对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多设想的同时,也倒逼着学校配套的信息化硬件的发展建设的脚步。学校已经实现校园无线信号全覆盖,建成并投入使用智慧教室三间,配备了移动录播互动教学系统,专业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并建有市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库和中华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库。多个专业的微课教学资源包开展建设,如航空专业航空礼仪、客舱服务和形体训练等三个课程的微课教程;中西餐烹饪专业今年完成了六个微课的拍摄与制作。
我校的老师们在信息技术硬件条件加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先后在市区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中收获多个奖项,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1 |
赵谊阳 |
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二等奖 |
2016.10 |
2 |
殷佳妮 |
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一等奖 |
2016.11 |
3 |
董慧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制作大赛 一等奖 |
2017.01 |
4 |
张燕芬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制作大赛 二等奖 |
2017.01 |
5 |
陆神容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制作大赛 二等奖 |
2017.01 |
6 |
王芳 |
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网络设计教学技能二等奖 |
2017.05 |
7 |
周立 |
全国职业院校礼仪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 一等奖 |
2017.12 |
8 |
奚小英 |
“精彩一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最佳风采奖 |
2018.01. |
9 |
殷佳妮 |
“精彩一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 |
2018.01 |
10 |
刘珏英 |
“精彩一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 |
2018.01 |
11 |
徐耘 |
“精彩一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 |
2018.01 |
12 |
周立 |
“精彩一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 |
2018.01 |
13 |
李鹏 |
“精彩一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 |
2018.01 |
14 |
徐耘 |
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上海赛区“职业教育组微课” 二等奖 |
2018.01 |
15 |
康静 奚小英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等奖 |
2018.06 |
16 |
殷佳妮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等奖 |
2018.06 |
17 |
徐耘 周立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二等奖 |
2018.06 |
18 |
刘珏英 汪楙若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二等奖 |
2018.06 |
19 |
徐耘 |
2018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竞赛 二等奖 |
2018.11 |
20 |
殷佳妮 |
2018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竞赛 二等奖 |
2018.11 |
21 |
乔凤月 徐耘 周立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 特等奖 |
2019.06 |
22 |
俞露 李青 黄辉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
2019.06 |
23 |
刘珏英 陆神容 彭天平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 一等奖 |
2019.06 |
24 |
张燕芬 乔凤芳 林晨旭 |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 二等奖 |
2019.06 |
从获奖名单可以看出,教师们对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在我校正成为大势所趋。我校2017学年以来开设的1节市级公开课、16次区级公开课、多节次校级公开课、调研课中,老师们都纷纷呈现出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成果。越来越多的老师是真正地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四、组织保障有力,确保人人达标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支撑与保证,才会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学校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由校长领衔,由分管副校长主管,以教导处和研发部为工作核心部门,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使用与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发展潜能。聚焦课堂,实践研讨,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1、成立领导小组:
在组织上实行分权管理,直线指挥,质量监控,梯度问责体系操作。领导小组每学期两次校本研修质控检查小组会议,及时反思,针对不足,补遗拾漏,确保高质高效。
2、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以教导处师训中心、研发部为主体的校本研修工作小组,教导主任、研发部主任、师训中心负责人、研发部研究员为工作小组负责团队。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参训档案袋,严格规范每次培训考勤、切实规范每项培训课程考核,成果或作业存档,培训考核成绩统计。以教研组、专业组为单位形成意见建议反馈体系,确保校本研修产生实效,每位教师能根据自身特点有成果,有收获。
3、组建有校本特色的培训师资队伍:
组建我校的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指导教师为主的本校指导教师队伍;以外部特邀专家有力保障、特色辅助。
4、建立专款专用经费保障体系
通过经费保障使校本培训工作正常开展,使教师充分发挥其长处和优势,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师培训工作中,学校将加大培训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教师培训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与研究成果等方面设置专项指标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估,把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及教科研成果奖励等。
当然,在此轮的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的校本研修中,我们也看到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与普教相比在实验能力、作业命题能力等方面的着眼点、关注点是完全不同的。在实施研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我们学校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课程分布将老师们分组开展研修,研讨的规模较小。而大组集中交流的借鉴效果差强人意。这都是我们在未来教育教学研修培训工作中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